体育法修订 优化体育法治格局

发布日期:2022-02-25 13:06:00

从2014年国务院下发46号文件,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,我国参与体育健身群体不断扩大,运动健身项目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。尤其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推动了全国3.46亿人参与冰雪运动。与此同时,我国体育法在颁布20多年后迎来首次大修——2021年10月,体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,体育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也必将进一步加快。



全民健身法治保证更加完备

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,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,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此次修订草案增加了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”条款,规定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,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,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。修订草案还明确了各级政府、各类组织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责。

对此,全国人大代表田春艳表示:“此次修法的一大亮点是突出了全民健身的重要地位。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日益兴起,许多社区修建了运动健身设施,越来越多的公园设置了跑道、健身步道,极大方便了居民日常健身活动。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日益完善,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将更加蓬勃发展,不仅能有效助力扩展群众健身的空间,还有助于让科学健身、合理运动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不仅如此,此次修订草案还对学校体育制定了刚性要求,增加了“坚持体育和教育相融合”“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”等规定,并且明确规定了“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”,修订草案还新增了“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”等规定,明确要求学校有义务让学生能够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,从而提高身体素质等规定。如此一来,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从孩子抓起,这一理论将会逐渐形成共识,学生家长、学校老师等关键群体更加认识到健身运动和体育课的重要性,这些规定必将会让“少年强则中国强”更好地从口号变为现实。

以法治保障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

体育既是运动又是教育,承载着塑造中华民族的强健体质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方面功能。此次修订草案还对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,作出了针对性的修改,为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、加快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。